一、年轻人犯锴,应接受教训纠正为好!清代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》纪录:从前,江南有一个贵家令郎,年龄轻轻的,就中了秀才。他父亲原是朝廷的高官,退休住在家里。在令郎要北上应举的时候,他给令郎五千两银子,作盘费。
令郎秉性放浪,一路嫖妓作乐,浪费款项,等到了京城,口袋空空的,像洗过的一样。加上他患病,进不了科场,一付丧魂崎岖潦倒的样子。他只好乞贷回抵家里。
他父亲开始很恼火,气儿子不成器,想训斥他、打他。等儿子回抵家里,首先检查他的行李箱子,瞥见儿子的诗稿中,有两句是:“比来一病轻于燕,扶上雕鞍马不知。”父亲又可怜、又兴奋地说:“他能写出这两句诗,看来他获得的教训很深,差点病死!这五千两银子花的值得。
”令郎在下一次科举考试时,很快就中了举,步入了文坛。父亲没打儿子,是儿子自己接受教训,变好了。年轻人犯了错误,都应该自己接受教训,纠正为好!【评点】儿子有才,却是花花令郎。
应举不以中举为大事,反把五千两银子,抛洒在秦楼楚馆,得病回籍,叫当父亲的怎样不得。于是,父亲说:那两句诗,值五千两银子,就很有点自宽自解的味道。
不外,儿子究竟有悟性,浪子转头,不蹈旧辙,终有所成。这事儿好险!二、痴读失火清代李伯元《南亭条记》纪录:礼亲王,号“啸亭外史”,生而勤学,纵然是社会动荡,仓卒流离,他心里也记挂着手中的书。
他对许慎的学说,有很深的研究。他十三岁时,获得一本《说文解字》(许慎的著作),夜里打着灯笼读。其时,正是严寒季节。他在一天晚上,围着炉子读着,火燃起来,烧到床帐,露出了会被焚毁的征兆。
奴婢们瞥见火光,都带着装水的器具,到他安歇的宫殿来灭火。礼亲王还在念书。火灭之后,大家笑他:“念书变痴了。
”他说:“念书增智。我不会痴!”今后,他再未失火犯痴了。
【评点】念书读得痴迷,堕入书中,而不知外事,代不乏人。礼亲王居然读得床帐失火,他对书的喜好水平,可想而知。固然,痴迷于书,把自己弄得迂腐不堪,并不行取!入乎书内,出乎书外,学而能用,而且生慧增智,正派做人,方为正道。
三、曾文正公教后学清代徐珂《清稗类钞》纪录:曾文正(曾国藩)公,曾经教育门生说:六经以外,不能不读熟的一共有七部书,即:司马迁《史记》、班固《汉书》、庄周《庄子》、许慎《说文解字》、昭明太子《文选》、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、韩愈《韩文集》。因为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是史学的开端,《庄子》是诸子散文的英华,《说文解字》是训诂、文字、音韵的桥梁,《文选》是文辞、章法的集中地。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受时代的局限,记叙的历史还不完备,所以用《资治通鉴》来扩大它。
《文选》的骈文、对偶比力多,担忧自然的生气或许会徐徐消散,所以用《韩文集》来振作它。北宋张载说: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!”—吾人应以此自励,奋进不息!【评点】西汉以后,念书人“皓首穷经”的事常有,曾国藩是饱学之士,主张念书广博,他对必念书的选择、确定,涉及经、史、子、集,体现了非凡的念书识见。
三、谦逊勤学,以著述为己任,是大气概!清代徐珂《清稗类钞》纪录:张阮林又名张聪成,安徽桐城人。文端公张英的五世孙。
他的高祖张廷瑑,是工部右侍郎,祖父张曾扬是贵西兵备道,都以进士,身世显贵。他父亲张元位,也以副贡官的身份,做过巴州州判。
张阮林小时候很智慧,悟性很高,祖父很痛爱他。他仗着生在世族大家,自豪尊贵,加上他没有成人,就会写文章,有才气,因此看不起同辈人。他十九岁时,在叔祖绿园家里玩,瞥见同乡的姚石甫视察(官职名),和他攀谈,深受教益,这才知道:天下之大,才智之广!大吃一惊,相见恨晚,自惭浅薄!于是,张阮林忏悔自己以前所写的文章,实属小巫见大巫!于是,全部烧掉。
并说:“社会上原来就有不会腐朽的学说,这还不令我羞人吗?”今后,他博览群书,把提高写作水平,视为自己的责任。以著作为己任。【评点】人有看不清自己,而以为看清了别人的时候,就会傲气十足,不把别人放在眼里。张阮林依仗高尚的门第和自己的才气,看不起人,其实是没有看清自己。
张阮林见了姚石甫之后,性格和人生态度大为转变,值得回味。他厥后谦逊勤学,以著述为己任,是大气概!四、“老鼠的勉励”!清代徐珂《清稗类钞》纪录:顾炎武,字宁人,号亭林,江苏昆山县人。明末,曾任兵部职方郎中。入清,拒不为官,潜心学问之途,开清代朴学民风,著述丰盛。
顾炎武在家里,总是穿着布衣服,贴身的没有一点丝绸。他撰写《音学五书》的时候,已写好《诗本音》卷二的稿子,被老鼠咬坏了两次,他抄了两次,脸上没有一点怨愤的颜色。
有人劝他:翻瓦倒壁,把老鼠统统消灭!顾炎武说:“老鼠咬我的书稿,实际上是勉励我。否则,我的书稿好好放着,怎么能够五次改动呢?经重新写过的书稿,质量大有提高,是好事!”【评点】文人素来珍视自己的文稿,顾炎武倒有些奇特,他的《音学五书》一稿,被老鼠咬坏了两次,不仅不怨愤,反而看作是老鼠对自己的勉励。顾炎武这样好的雅量,不是不敬服自己的劳动结果,而是正视现实,努力进取,体现出一种难得的人生精神:“高昂慷慨,重头再来!”五、匡衡穿壁引光晋代葛洪《西京杂记》纪录:匡衡,西汉经学家,元帝时任丞相,封乐安侯。
匡衡,字稚圭,小时候勤奋勤学,但家里穷得连蜡烛都买不起。隔邻邻人家,有蜡烛,惋惜照不到匡衡这边;匡衡就在墙上凿了一个小孔,引过光来,把书拿到小洞旁,借着光看书。当地有个富贵的大族一文不识,家里很富有,且藏书也多,匡衡就给他帮工,但不要酬劳。
主人以为很奇怪,就问匡衡,匡衡说:“我希望能把主人所有的书,都读一读。”主人听后,大为叹息,就借给他书看。
本文关键词:酌古,鉴今,“,老鼠的勉励,”,数文,亚博yabo888vip网页版登录,一,、,年轻
本文来源:亚博yabo888vip网页版登录-www.internetcaff.com